青團是江南地區(qū)的傳統(tǒng)特色小吃,青團,不甜不膩,帶有清淡卻悠長的清香。那么,青團用什么草做的?青團的做法怎么做?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!
青團用什么草做
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,泥胡菜、艾蒿、鼠曲草。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綠,以前常用,現(xiàn)在用的已不多見。傳統(tǒng)的青團用清明前后才有的艾草汁著色,然而如今青團的銷售期較之前早了許多,為了保持它原有的質(zhì)感以及口感,現(xiàn)在大多數(shù)的青團都由麥青汁代替了。當然,青團的綠色還可以用青菜、菠菜、馬蘭頭等綠色植物的汁液都可以作為原料。
青團的做法是先將嫩艾、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,加入石灰蒸爛,漂去石灰水,揉入糯米粉中,做成呈碧綠色的面胚,摘成每個大約重75克的面團,搓成長條,逐個按扁,包入豆沙餡等餡料,捏攏收口,搓成圓球,即成青團生坯。籠內(nèi)鋪上濕布,放入青團生坯,上鍋蒸約15分鐘至熟,再在青團上涂些芝麻油即成。麥青加少量水,放入攪拌機,打成青汁。將麥青汁(或艾草、漿麥草、馬蘭頭等綠色食用植物)加少量鹽,入鍋中煮沸,去除澀味。把青汁趁熱混入糯米粉后揉成面團。將粉團和豆沙分成數(shù)量相等的小劑子。將豆沙包入粉團中,搓圓,放入刷油或者墊粽葉的蒸屜中,蒸20分鐘左右。
青團的做法
用料:糯米粉100克綿白糖(可選)20克溫水(糯米粉用)50克、澄粉(小麥淀粉生粉)30克開水(澄粉用)40克菠菜(葉)50克、熟豬油/食用油10克紅豆沙120克,所有材料分別稱重;
菠菜取菜葉洗凈,水燒開加入一點點鹽,放入菠菜汆燙變色撈出,放入冷開水中過涼,用料理機打成細泥(越細越好),用細篩濾掉汁水,菠菜泥留用;糯米粉加入綿白糖(若豆沙味甜的話可不加)及溫水攪成半濕狀,澄粉沖入開水攪成透明狀;再將糯米粉與澄粉混合,乘熱加入熟豬油揉捏均勻;沒有豬油的話,可分次加入食用油;放入容器里,盡量攤薄一點容易熟,冷水上鍋蒸10~15分鐘左右;可用筷子撥開察看,若內(nèi)部粉團還是白色的,就再多蒸一會兒;熟透的糯米團呈透明色,熱的時候黏度較高;